在精神病医院工作,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

2018/10/30 10:35

精神科医生的几个关键词

用几个关键词,简单描述精神科医生这一群体。

1. 饱受歧视

当我和别人说其自己是精神科医生时,往往会受到一些异样的目光,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大众,甚至会刻意和精神科医生拉开距离,好像和精神科医生待在一起,就会让人误会自己精神不正常似的。

这种歧视不仅仅存在外部,在医院内,有时候精神科医生去其他科会诊时,也会遭到其他科室医生的调侃。所以做一名精神科医生,首先需要经受得住歧视。不过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在选择这个职业时,基本上都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,所以对此问题都比较淡然。

2. 清贫

做精神科医生,一定要守得住清贫。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具不多。作为患者精神痛苦的间接感受者、行为异常的直接观察者,精神科医生本身就是诊断工具和治疗工具。但相应的门诊费和院内心理治疗费用极其廉价,曾经有精神科医生开玩笑说:「还不如下班去街边卖烤串。」这也导致了精神科的医生流失率高。

3. 风险高

精神科应该是所有科室中风险最高的一个,防止患者伤人毁物是每天的工作重点,挨打是常有的事儿,几乎所有的精神科医生都被患者打过或吐过唾沫。在工作时,医生们一般都会时不时看着患者,观察其行为,因为每当患者要发病或出现副作用时,总会从他们细微的行为中揣摩出端倪,并及时加药或换药。每当患者有伤人毁物的时候,就需要护工、男医生冲上去进行保护性束缚,防止患者伤人伤己,一般而言,这类患者大多是刚入院且病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。

4. 成就感低

精神科精神疾病的复发的比例非常高,这也使得身为精神科医生的我们,成就感非常低。

以抑郁症为例,在抑郁症临床痊愈后,有 21%~37% 的患者在 1 年内会复发,15 年后这一比例为 85%。看到自己曾痊愈的患者,一次又一次的来住院,那挫败感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,更别提有的患者因自杀而死亡了。简单总结下,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体验就是:钱少事少歧视多,成就感低风险高。

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?

对于不知道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人而言,大多数人都以为里面是炼狱:厚重的铁门,昏暗的光线,斑驳的墙壁,发疯的患者嘴里嘟囔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语,阴森森的看着过往的人…

实际上,所有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,都在为患者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康复环境,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都设有公娱室,里面可以打麻将、做陶艺、打乒乓球等娱乐活动。

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,大多病房都是封闭的,进出门必须仔细检查门是否关好。

患者入院后,护士们首先会检查其是否携带利器,牙刷和鞋带等潜在可能导致危险的物品也都会妥善保管。对于刚入院的患者,若存在明显的伤人毁物的行为,则可能会被保护性约束在床上。对于那些不配合检查或治疗的患者,很多时候都需要医生或护士们顺着患者的心思,不断去哄、不断去劝,患者才会乖乖地配合。不得不提的是,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里面的护士,都极为的温柔和耐心。

总体而言,精神病院的环境不算糟糕,但让人比较糟心的却是食堂的饮食,去过不少精神疾病专科医院,没有一家味道稍微好点的。

精神科医生的感触

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,见多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,有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无奈的现实。

有些无奈,源于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。精神科的疾病,我们很少用痊愈来作为治疗结局,因为精神疾病复发的比例很高,一旦反复发作,一般都需要终身服药。

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,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在农村,因无力支付药费而停药的情况并不少见,导致有的患者被家属戴上枷锁,或流浪街头自生自灭。当看到患者因无力支付而错失治疗的机会时,身为医生的我们,心中的无奈。

有些无奈,源于疾病带来的歧视。在精神科的病房里,有的患者住院长达几十年一点都不奇怪。有些患者是因为病情反复,但有的患者,即使病情早已缓解,家属依然不肯将患者接到家中,导致患者有家归不得。

最终,他们曾最害怕的人(医生和护士),却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,他们曾最亲近的人(家人),反倒成了最陌生的人。究其原因,就是因精神疾病所带来的社会歧视,导致患者难以融入社会。

精神病患者是孤独的,他们难以走出自己的世界,身为精神科医生,我们能做的,是默默陪伴,让他们感到自己仍有人牵挂和守护。

丁香人才二维码

微信找工作

丁香人才二维码

获取求职资讯

意见反馈 TOP